竞赛搭台。与此同时,高校要主动整合各种资源,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设立创业专项基金,定期举办创业竞赛活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创业者实现梦想提供机遇和舞台,同时传播创业文化,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参与。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者与学者的共同努力。如果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缺乏创业的积极性与动力,再好的教育愿望也很难实现,教者的任何努力都可能是白费功夫。因此,要从制度和实践上,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斗志、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3 建立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立体式创业支持。 课程引导,与时俱进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与知识结构,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创业教育主要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创业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培育和宣传自主创业典型为落脚点,着力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质疑,提倡独立思考。 活动指导,持续不断地加大对创业的投入。高校要注意发挥科研教学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校政企会等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现大学生创业“产业化”,即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来“经营大学生创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大学生创业”。社会机构在市场机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风险投资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资信诱导,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创业需要激情,需要追求成功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欲望,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第一要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利国利民利己的奋斗目标,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合法合理的努力追求成功。在大学阶段,成功的定义高度分化,有人想搞发明创造,有人想考研究生,有人想开公司赚钱。大学教育要根据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各人的志趣爱好,通过细雨润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与榜样的感召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师辅导,持之以恒地培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决定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创业精神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引导与启发;不仅要会说教,更要身体力行做表率。为此要加强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首先,对有创业教育潜质和经验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并给与一定资金支持,让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其次,着力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聘请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担任客座讲师,大力培养来自诸如工程艺术等其他学科的师资力量,教授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 各个国家的创业都是有相似性的,我们说他们的本源是没有改变的,所以需要从他国的教育中吸取一些有用的经验,这样会更好的使我们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