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方面。要成立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专业群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建设教学资源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需求相吻合。同时,建立健全包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质量评估等一系列专业群管理制度办法。 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提炼专业群培养人才的共性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共性的基础上,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特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各专业 “模块”课程。同时,根据“服务域”人才需求特点及趋势,构建若干门专业群互选拓展课程,体现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三是过程控制方面。要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群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其中,要围绕专业群对应岗位工作的项目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学中说”;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体现“做、学、教、说”四位一体。同时,还要以过程控制和动态考评为思路,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是教学条件建设方面。要依据专业群“服务域”人才需求的核心岗位能力,按照识岗、跟岗、顶岗的职业成长规律和递进原则,构建专业群纵横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校内与校外基地建设相结合、兼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的总要求,建设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实训体系。同时,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校企互动的专业群平台、统一规范的各专业平台、系统配套的课程平台等组成的专业群资源体系,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是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立足校企互培共育,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实践和教学技能并重、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匹配的跨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兼职教师库,参与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同时,推进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06日第11版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