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访重庆市教委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胡斌

时间:2019-01-14 06:44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重庆中职教育迎来了怎样的发展变革,取得怎样的成绩?近日,重庆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胡斌,就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职教育发展项目、推进产教融合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问:近年来,重庆市在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等方面推出了系列举措,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或突破?

    胡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在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且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通过推进初中起点“3+2”“五年一贯制”高职,开展“五年制”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中职学校与应用本科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等,多途径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从2007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我市开始实施中职与高职对口衔接“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规模从2000人左右逐年上升,到2018年,全市近80所中高职院校参与,年招生约1.6万人。

    二是从2015年开始,面向中职毕业生,开展高职对口招生,年招生规模从1万人逐年上升至2018年的1.8万余人。

    三是从2015年开始,启动“五年制”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中职学校与应用本科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2015年,参与“五年制”试点的高职院校8所、国家(市级)中职示范学校15所,注册1408人,参与“3+4”试点的本科院校3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9所,注册317人。 2018年,参与试点的“五年制”高职院校10所、国家(市级)中职示范学校15所,注册3467人;“3+4”本科院校9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17所,注册1118人。

    四是从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技术科目)”的考试评价方式。分类考试实行“一档多投”,变学校对学生的单向选择为学校和学生间的双向选择。2018年,我市高职分类考试报名79624人,招生高校共52所,招生总计划61627名(不含中职直升),实际录取63578人(含中职直升),按照实际参考人数计算,普通类录取率为87.61%;中职类录取率为89.39%,总录取率为88.39%。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规模将达到全市高等职业院校在渝招生计划总量的60%以上。

    问:2018年,市教委、市财政局就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制度创新、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等方面再出新规,争取今年起到2020年,建设3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10个校企合作示范项目、165个中职骨干专业点和60个中职教育双基地。请介绍这方面的推进情况。

    胡斌:为贯彻落实《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实施产教协同发展行动的要求,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2018年,在持续推进专业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基础上,我市启动了一系列提升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项目。

    一是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其项目目标是:为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18~2020年,遴选建设一批紧密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的中职学校进行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建设成为发展质量高、社会贡献度高和认可度高,重庆一流、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通过学校申报、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目前,遴选了30所项目学校和6所培育学校,项目建设周期3年,学校将围绕高水平党建工作、高水平治理体系、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服务能力、自选特色项目等7项重点任务开展建设。

    建设期内,市级财政每年每个项目学校拨付20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连续拨付3年;项目学校主管部门须筹集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市教委通过年度绩效考核、年度注册会计师审计,每年对项目学校和培育学校实施动态管理、动态调整。每年36所学校拉通排序,进入前30位的为项目学校,给予市级支持资金。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