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黄志龙 每到岁末年初,“裁员”、“失业”的话题都会热起来,今年也不例外,公司职员和应届毕业生们对求职“寒潮”的担忧,正随着就业市场的种种风吹草动悄悄滋长。那么,今年的就业形势究竟如何呢?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客观把握真实的就业形势 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就业形势并没有明显变化。 2018 年1- 11 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293 万人, 11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4.8%,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82%,达成了人社部年初提出的“ 2018 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三大目标。 不过,就统计口径而言,上述两个失业率指标可能存在低估。具体来说: 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存在低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采取行政登记方法,这完全依赖失业人员主观行为,而失业人员登记动力不足,使得统计的失业人数偏少;二是数据只包含户籍失业人员,未包含流动人口失业人员;三是年龄限制在 16 岁以上和男 50 岁以下、女 45 岁以下。 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虽然扩大到流动人口,与登记失业率相比,也更加科学,但也有一些不足:一是调查样本量较小,仅调查 31 个大城市失业率;二是没有反映失业的结构性特点;三是没有完全打破城乡二元就业结构的偏差。 那如何客观把握真实的就业形势呢?或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数据寻找答案: 先来看就业景气指标。这里有三方面表现值得关注:一是 2018 年 12 月,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8%,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7.7%,不仅长期低于荣枯线50%,也创下了近年来新低;二是长江商学院发布的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从 2018 年 2 月的77.8%降至 12 月的54.7%,创下有统计以来新低(参见下图);三是 2018 年三季度末全国用工景气指数降至98.4,为数据发布以来新低。 再来看更加接近市场真实情况的企业招聘需求数据。根据猎聘网发布的《 2018 年四季度招聘趋势调研报告》, 2018 年四季度预期全国增加招聘数量企业占比为24.4%,同比减少2. 4 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 2018 年四季度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消费品、机械制造等行业招聘数量显著下滑;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增速也不断下滑, 2019 年 1 月 10 日,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人数达 540 万人,规模持续扩大。 另外,最近天风证券的研究报告《消失的招聘广告——从招聘平台看就业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对全国 200 个城市的爬虫数据显示: 2018 年4- 9 月共消失了 202 万个招聘广告,在这些消失的岗位中,一线城市占15%,二线城市占68%,三、四、五线城市分别为8%、3%和6%;员工规模为50- 500 人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使其消失的岗位占比高达50%,中小企业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比大型企业要大;民企招聘广告数量占比最高(72%),但在4- 9 月下降0. 4 个百分点。 中央打出“稳就业”组合拳 这种就业形势,国家层面早已有了应对。 2018 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六稳”( 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稳就业”始终位列首位。 一系列稳就业的政策或举措已经在路上: 2018 年 12 月 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等利好政策。 2019 年开年之初,国务院主要领导马不停蹄地在银保监会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调研,要求国有大行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稳经济和稳就业提供金融支持。 2019 年 1 月 9 日国常会指出,“发展好小微企业关系经济平稳运行和就业稳定”,并出台了大力度、全方位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政策,如每年 2000 亿元、持续三年的减税政策,等等。 未来稳就业的三大发力点 在此背景之下,下述三个方面或将成为稳就业的主要着力点: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