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上网痕迹都有保存,甚至某个员工最近痔疮犯了,在查哪些特效药都知道。”任金陵说。接下来她的工作就是警告怠工者,查看发送信息频繁的3人每条信息都是啥,是否涉密;找刘娟等人谈话,“不忠心的果断劝退”。 “不打招呼就离职的员工、惰性怠工的员工太多了。”任金陵赞同使用监控系统,“对员工的工作量计算也公平。你花5个小时上网购物,3个小时糊弄任务,和花8小时工作的员工一样开钱,未免太不公平了吧!有了监控,多少能提醒员工工作时间少干别的。” “企业每年拿出10多万元不是为了打探员工隐私,而是为了企业利益,提前感知组织内部风险。”辽宁某运动品生产销售企业信息管理中心总监唐守军说。一次偶然事件,让唐守军所在的企业开始监控员工。3年前,他发现公司的客户报表竟然在某论坛里贩卖,随后找了多个员工谈话。后来,唐守军请了懂行的人检测,发现是员工传输过程中,黑客破解密码通过网络卖给同行。于是,公司装上了监控系统,监控员工电脑使用情况。 (本文转载:石家庄传媒网:)专家分析:善用科技才能优化职场生态 去年11月,彭小春在忍受了长达一年的职场监控后,选择离职。“同事都变得有些‘病态’,宁肯脑袋短路盯着屏幕发呆,也不敢去走廊透透气聊聊天。”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胡枚告诉记者,长期处于“压抑”的职场环境,不利于员工工作。“大部分的企业不会利用监控到的信息做文章,可只要有一次误解,员工就会十分抵触。”胡枚说,“我有一个患者,查询客户信息时不小心点进一个购物推销广告忘了关闭,结果后台显示她浏览购物网站3个多小时。虽然事后调出视频监控并加以说明,但她在长期监控下心结难除,最后还是辞职了。”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善用科技才能优化职场生态。不可否认的是科技进步,实时后台监控让企业运转效率提高。但是哪些个人信息企业可以监控并利用,哪些是不可以被泄露及使用的,许多企业目前还分不清楚。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