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万物互联和智能化趋势下的企业变革、产业变革及制度供给

时间:2019-02-26 02:43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面对变革挑战,课题组建议加快制定全面应对策略,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包括重构行业监管制度、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人才与就业政策、为企业变革松绑等。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广泛应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而引发的企业变革、产业变革已经非常明显,如何适应变革步伐,加快制度调整和供给创新已成为一项新课题。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将《万物互联和智能化趋势下的企业变革、产业变革及制度供给》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一年多来,课题组深入调研了制造、交通、家电、机床、服装、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的数十家企业,发现传统企业正在向智能型企业演进,特点包括生产方式高度智能化、客户关系服务化、企业边界柔性化、组织结构平台化、企业创新开放化等。传统产业则由过去的线性链式产业向智能生态群演进,特点包括基于平台的集群化、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基于产业融合的服务化等。面对变革挑战,课题组建议加快制定全面应对策略,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包括重构行业监管制度、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人才与就业政策、为企业变革松绑等。

  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推动企业向智能企业方向演进

  智能互联技术改变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推动企业逐渐向智能企业方向演进,五个方面特征日益显著。

  生产方式高度智能化。企业越来越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按照与消费者距离的远近,大致分有三类:一是对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二是以智能互联产品为基础,形成与客户频繁互动的生产或服务方式,例如远程诊断和在线维护等;三是生产融入服务平台,成为网状产业结构的一个部分。

  企业边界柔性模糊化。企业的边界从有界向无界、单一向跨界演进,内外部界限被打破,任何能够与智能生态群核心平台进行对接的组织、个人和用户,都将成为企业的一部分。譬如滴滴打车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出租车、社会车辆、个人车辆等都接入进来。随之,企业的规模也会因企业边界的伸缩而柔性调整,不再受自有资产、产业属性、产能条件、人力资源等硬性约束,可以通过接入和整合外部资源,灵活调整产品或服务输出能力。

  客户关系长期服务化。智能互联产品的出现,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发生重构。首先,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企业通过互联平台直接面向客户获得信息。其次,企业实时掌握产品运行情况,结合客户反馈,完善产品性能。第三,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将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向“产品+服务”转型。总之,智能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将从过去单一的买卖关系,演进为长期的、多维度的服务关系。

  组织结构平台网络化。企业为适应贴近用户、柔性生产、内外协同等要求,必须重塑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变化有:一是内部组织扁平化。企业各业务单元、各智能设备等互联互通,内部生产与外部市场之间、上下游工序之间均可实现无缝对接。二是核心功能平台化。企业聚焦于核心功能后,通常会将这些功能以平台的形式呈现,以满足各种数据集中交互的要求。三是外部结构网状化。企业拓展外延功能后,相应的生产、客户、上下游及相关外部组织都与平台相连接,形成一个复杂有序的网状结构。四是业务单元微型化。生产和服务等业务单元将逐步微型化,以满足个性定制的需求,如青岛海尔“平台+小微”的经营模式。

  企业创新开放系统化。在智能互联和跨界融合的趋势下,企业创新着力点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创新形式从串型的瀑布式创新向并型的迭代式创新转变,创新人员从在册人员创新到在册与在线双重并进,创新组织从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到以平台载体为主转变。总体上将呈现出三个趋势:全面开放,即整合包括员工、客户、上下游企业、行业外伙伴等各种外部创新资源,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系统专业,即通过吸纳各环节的专业资源,形成从创意、设计到制造、销售等整个创新流程;共享共赢,即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通过利润分成计划都能够分享利益。

  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推动产业从线性产业链向智能生态群演进

  目前,产业结构也在解构和重构,已显现出从线性产业链到智能生态群的变革趋势。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