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创业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教学实训 > 创业教学 > 正文

以色列高校创新创业机构的运行及功能

时间:2019-03-13 15:59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以色列高校创新创业机构的运行及功能——以特拉维夫大学Star TAU创业中心为例

2018-05-04 16:36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创业 /大学

原标题:以色列高校创新创业机构的运行及功能——以特拉维夫大学Star TAU创业中心为例

高校创业中心作为连接大学与产业部门的纽带,在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与保护、初创企业孵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以色列最大的创业中心,特拉维夫大学Star TAU创业中心通过引进优秀创业师资、开设创业课程、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等方式,推动着特拉维夫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也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企业及高校创业中心与之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就高度重视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大批苏联犹太移民进入以色列,给以色列注入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推动以色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发展拉动了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以色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以色列各高校纷纷引进优秀创业师资、开设创业课程、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管理,还建立了连接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创业中心,专门负责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转让工作,以及联络国内外各方利益相关者促进高校多元化合作。据统计,以色列平均每所高校至少有2个创业中心。其中,特拉维夫大学Star TAU创业中心是以色列国内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创业中心。

特拉维夫大学创新创业概况

特拉维夫大学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该市是以色列的商业和科技之都,数以万计的以色列初创企业聚集于此,同时还有众多举世闻名的跨国企业在此设立研究中心。因此,特拉维夫市拥有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这种创新创业环境和商业化氛围推动着特拉维夫大学的教育倾向于市场应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形成了特拉维夫大学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而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又对特拉维夫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特拉维夫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引领着全球高校。同时,特拉维夫大学充分尊重学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的选择,通过创造机会,提供多种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并支持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推动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满足区域经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特拉维夫大学通过助力师生创新项目研究与发展、支持师生国际交流、营造校园多元文化、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等多种路径和方法鼓励并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商业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特拉维夫大学建立了90多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研究中心,拥有培育创新想法和支持创业的最佳环境,学生可以进入世界级实验室,亲身体验前沿科技。与产业界合作,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构建未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第二,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特拉维夫大学与国际国内众多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组织联系紧密,并设立有专门负责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与保护、法律咨询等业务的技术转移公司。第三,设立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讲座论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特拉维夫大学不仅设有与创业相关的理论课程(如企业家精神、法律、商业策划等),而且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获得,学生到研究中心参观学习,优秀者可参与项目活动。学校还经常举办很多的学术交流会和访问学者报告会,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动力。此外,学生学习采取学分制,与国内大学不同的是,特拉维夫大学并不严格划分专业,除了专业必修课学分有严格要求外,其他课程都对所有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感兴趣并且有时间,就可以选修。因此,在特拉维夫大学,学生往往会选修一个以上的学位,甚至还有学生同时修商科、文学、政治三个学位。第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学生国际视野。特拉维夫大学与全球众多高校都建立有合作关系,如与清华大学建立有交叉创新中心,主要着力于促进国际教育和科研创新的开展及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解决地区与全球重大挑战性课题,在联合开展创新型研究和教育、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特拉维夫大学201511月在中国南京设立了拉维夫大学在中国的首个创业中心并展示了以色列创业项目数据库中文网站“开普乐”(kaipule.co),为中以两国高科技合作打造从线上交流到线下服务的“O2O”平台。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