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新职业来了 哪些人才将大显身手(2)

时间:2019-04-26 03:44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在普通人看来,房子都是按照图纸一砖一瓦盖出来的。受图纸平面化局限,在建设过程中修改方案或用料是常见的现象。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可以在项目开工前就在虚拟空间做出一个竣工模型。项目各参建方按照这个模型各司其职:施工方无须再返回设计院改图,材料供应商也不能随意更改材料。因为模型方案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确定后不必再浪费人、财、物、时,可以大幅节约工期和成本。

  而操作这一技术的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中建五局“睿筑BIM三创工作室”负责人易溪就是这项新职业大军中的一员。

  记者在工地见到易溪时,他正给工人们讲解施工方案。与传统看平面图纸不同,他的身边只有一台电脑,通过切换BIM三维模型不同施工阶段,他将施工流程直观地呈现在工人面前。在这群“听众”当中,有一位从事施工20余年的老王师傅,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深为信服,“我们是跟不上时代了,用这种方式给我们讲施工方案,简单、明了,我们都看得懂!”

  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正式拉开BIM在中国应用的序幕。当时还是中建五局华东建设公司信息化管理员的易溪,在而立之年毅然转到了BIM这个陌生领域。“很难,一开始连配筋、剪力墙都弄不明白,闹了一大堆笑话”,此前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他什么帮助,国内关于BIM的资料也不多,易溪只能翻阅国外资料自学。

新职业来了 哪些人才将大显身手

  无人机驾驶员在操纵无人机播洒农药。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摄/光明图片

  “30岁了,要重新学习一项新技术,等于从头开始。”但易溪也看到,BIM可以用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国外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和经验,“这肯定是今后建筑领域的大势所趋,再不做只能等着被淘汰了”。如今,两年多的历练已经让易溪成长为BIM能手,获得了ICM国际BIM项目总监认证,他也开始了在全公司的BIM推广之路。

  一项新技术、新工具的引进和推广,想要将其真正应用于实践并非易事。“相较传统的技术员工作,BIM工作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精通施工技术,还需要懂计算机、懂现场、了解商务专业知识。”易溪告诉记者,推广之初,项目的技术员非常抵触,但随着通过对BIM所提供的设计可视化、建筑生命周期模拟、整体进度规划、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等一系列应用,使日常工作更高效、更立体,更省时省力,技术很快得到了项目的支持并得以迅速推广。

  得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被列为新职业这一消息,易溪倍感振奋,他表示,今后BIM工作者成了更为人所知的存在,在对外推广应用上将大有所为。“或许在五至十年之后,BIM技术能真正实现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实现在建筑全流程、全岗位上的运用。所以,顺势而为,才能越走越远。”易溪笑着说。

  【专家点评】

  中建五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谭立新:

  过去,我们建筑人在满桌子的图纸中挑灯夜战是最常见的景象。随着BIM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新技术坐在办公室即可以三维可视化立体查看建筑模型,还可以通过软件对建筑模型的数据进行实时修改,实现设计、施工、材料各方面的协同管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入选人社部颁布的新职业,意味着BIM技术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随着该工种从推广走向普及,必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全新的变革。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门振侠:

  把人脸变成数字世界的“通行证”

  插上电源、连上WIFI、将刷脸设备安装在自动售货机内,这一连串的动作门振侠每天都要娴熟地做上几十次。

新职业来了 哪些人才将大显身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易溪在制作BIM模型。陈皓轩摄/光明图片

  门振侠是阿里巴巴产业链下游友宝北京分公司的一名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32岁的他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6年多,主要工作是确保可刷脸自动售货设备与后台服务器相匹配,时刻保证设备中的面部识别模块可以正常使用。

  “从选择商品到购买完成,扫码付最快耗时12秒,刷脸支付最快仅需要5秒,速度快了近六成,并且机器会通过对购买次数的大数据分析,向你推荐可能需要的商品,这种全新的支付模式能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快捷体验。”门振侠表示。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