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来看,是经济转型,叠加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等因素驱使。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曾预测去年中国将要正面迎接58年来就业总量的首次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也将终结。 从微观因素来看,时下招工难的“内因”包含人和行业两个方面。 从人的因素看,准确的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专家预测:目前我们国家16岁~65岁的劳动力人口是10亿左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按照目前的数据推算,到2050年时这个数字会降低到7.6亿左右,减少25%。劳动力总人口在减少,而市场招工需求却与日俱增,此消彼长造成的结果就是招工难问题的出现。 从行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外卖快递也好,餐饮零售也罢,这些行业其实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范畴,也是对招工最敏感的领域,对招聘一直保留较为强烈的“饥饿感”。而且用工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劳动力流动性高,但企业很难短时间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这其实也是招工难的表现,也是几乎所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避免的宿命。 除此之外,招工难还体现在传统的求职招聘模式上。 在传统招聘流程当中,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供求满足只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实现:要么通过一个分散的、随机性很强的发现过程(熟人介绍或者店面张贴的广告),要么通过一个负责调度的中介来实现。但这样不但信息不对称,而且选项过少,有时候更像是由于没得选的情况下无奈接受,双方都很难满意,或者是很难满足大批量、跨地区的招聘需求,以致于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招聘之难源于思维之惰 如今,随着基层招聘的缺口越来越大,求职渠道升级在所难免,这也为打破原先落后的招聘模式提供了契机。 伴随这些因子的碰撞,新的利好也在慢慢释放出来。 就业市场是由雇主和求职者构成的双边市场,而双边市场的最主要的“命门”在于效率。就比如互联网红利殆尽,营销更重视提高营销精准度一样,在人口红利式微、劳动力数量减少、求职难、招聘难的整体背景下,企业同样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招聘ROI”。 目前,互联网对基层从业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此次斗米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体数量增加,并且逐渐向低学历、基层行业渗透。商业服务业职工(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等社会和居民生活服务工作的人员)、制造生产型企业工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等基层岗位网民占比显著增加,这为他们使用线上求职渠道奠定基础。 此外,报告还显示,89%的服务业基层未来一定会(19%)或可能会(70%)用互联网招聘平台或APP找工作,未来互联网招聘网站或APP的普及率将在41%(已经用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对服务业基层求职的重要性也将显著提升。 不难发现,和过许多行业的互联网化一样,招聘本身的进化升级其实是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性改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效率。斗米等互联网求职平台作为中间纽带,形成一种统筹多元角色的在线协同,从相对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体系,这样的支撑使得招聘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打法,当信息的“孤岛”被连接以后,海量信息对接也带来了选择空间的巨变。 以此次发布研究报告的斗米为例,一方面连接企业端,依托海量线上流量和大量线下服务人员,从报名、面试、到岗,再到考勤、发工资、保险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整合用户资源。成立于2015年10的斗米,专注于服务业基层岗位招聘与用工服务,获得了由高瓴资本、高榕资本、蓝湖资本领投,腾讯、百度、新希望集团等知名企业跟投的总计过亿美元融资。据了解,截止2018年年末,斗米平台用户量超7600万,平台月活访问用户超过3000万,日新增简历量近30万。新兴的互联网求职渠道的扩张力由此可见一斑。 得益于对传统招聘渠道的重塑,互联网招聘平台也实现了高速发展,受到B端和C端两方面的追捧。目前斗米的业务已覆盖餐饮酒店、零售快消、互联网、物流快递、教育培训、展览展会等诸多服务行业,并在27个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服务范围超过300个城市。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