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14期将发表李克强总理2016年5月6日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李克强称,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对于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李克强称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二是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三是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引导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要突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个就业重点,另外要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富余员工分流转岗安置、复转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 李克强还指出,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李克强表示,就业是各个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他谈到了三点,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二是及时拿出促进就业的实在措施;三是各方面出台政策不能影响就业。 《求是》文章原文如下: 今天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大家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刚才,听了有关部门和就业中介机构负责人的发言,对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和最新就业信息,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一些新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不少启发。总的感觉是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很大压力和隐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就业不降反增,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主要就业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促进就业的社会中介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还是居世界之首。据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这是稳定就业的底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多个国际组织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不好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需要就业的人数不减,就业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6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多万中职毕业生,都需要就业,军队退役人员的安置必须保证,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另外还要给农民工就业留出一定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持新增就业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虽然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一季度制造业、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占全国投资60%以上的民间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放缓,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既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也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