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创业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教学实训 > 创业教学 > 正文

详解网约车新规:合法了、松绑了,那么如何领

时间:2016-07-29 09:15 作者:朝烽 来源:www.cyzone.cn 人气:

首先恭喜各位司机,再也不用担心被抓车了。

网约车新政等候多时终于出台,从各个平台的反应来看,新规整体向好,相比之前,网约车新政给专车大大“松绑”了。

于是新政出来后,两大平台的回应都是“喜迎”。。。。

两大平台竞相表态,优步这么说:“中国优步非常荣幸地与社会各界一起见证了中国网约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滴滴这么说:“作为移动出行的一份子,滴滴出行倍感鼓舞。”基本调子是“拥护”和“支持”。

滴滴说得挺全的,就是太长了......

没什么细节,但颇有优步特色,给文末优惠码点个赞

为什么滴滴优步“喜迎”,原因如下:

首先是转了正,除了整体让网约车“转正”,新规及昨天交通部的材料也明确了整体定调“支持拼车、顺风车,并且给出了各个平台办证的具体要求,而这个要求看上去并不是什么高门槛。

再来看新规对网约车平台的要求主要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ICP证、使用电子支付的,应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协议等条件,就可以申请《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在这一点上,滴滴、优步今天的声明都说了,这些基本条件都符合,那就不多说了。

此外,新规还提到“外商投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相关规定等。”这个看上去对优步来说似乎会是一个门槛,但仔细看几个平台的公开信息就会发现,滴滴和优步都属于VIE结构,滴滴母公司在海外注册,资本中有腾讯、阿里等中国资本,也有苹果、DST等不少外商投资,而优步则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中有百度、海航、广汽等中国资本,当然,也有依托Uber在全球融资获得的外商投资资本。

既然在身份上滴滴和优步是一致的并且从新规看来会被平等对待,那么,分摊中国两大市场份额的滴滴和优步都不能获得平台经营许可证,这个可能基本不存在。所以在这一点上,滴滴和优步拿到平台证应该也是板上钉钉,没什么悬念的。

换句话说,以后不能随便抓了哦,人家合法了。

第二是松了绑,新规也对C2C模式的网约车给予了合法定位。新规这样说:“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车辆所有人或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为符合条件的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并发放《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这暗示了私家车在获得运营证照上的机会是公平的。滴滴和优步的主要业务都是C2C模式,总算是给平台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车辆一个“合法身份”。

接下来就看如何“领证”了。

大行业解析完,我们来说说司机关心的,司机要领到《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在征求意见稿阶段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现在呢?

可以这么说,也“松绑”了。

新规一出来,新浪科技就做了一张对比图,一目了然。

首先,原征求意见稿说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新规是“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

之前征求稿里提到的“要求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变成了“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新规加了几个字,灵活多了。据我了解,所有平台目前都有和平台司机签订服务协议,这意味着大批兼职开专车的司机群体,不会因受到劳动合同的限制而影响服务。同时新规也未有具体对许可证数量上有任何明确要求。这两方面都体现了对分享经济模式的认可,也鼓励调配社会闲置资源。

第二,原征求意见稿中说8年报废,而新规是“60万公里强制报废”,8年后退出网约车经营。

之前说8年报废比较具象,吓到了一大批用私家车来赚取额外收入的兼职司机。那么现在6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关于这一点,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有概念了,北京上班族一年也就是1万多公里,我情况特殊不能做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开了7年了也就开了11万公里,平均一年1.5万公里,一般的网约车开的肯定会多,但是60万也差不多了。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