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发展战略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发展战略 > 正文

培训创新从“互联网+”到“TALENT+”

时间:2016-07-29 11:43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如今的企业培训越来越不好做了,员工的胃口越来越“刁”,一般的课程已经很难吊起大家的兴趣。同时,业务部门对培训的技术和方法也越来越了解,培训部门已经很难再靠传统的组织培训项目来赢得尊重。那么,培训创新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笔者总结了六个方面,正好是人才(TALENT)的缩写。
 
T.趋势(Trend)
 
这里面的趋势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管理的趋势变化。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提倡游戏化管理,提倡内部创业,那么我们的培训风格就要适应这种管理模式的调整,往趣味性、竞争性的方面去演化。另一方面是个体学习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常说,这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时代。凯文·凯利(KK)在《必然》中也提到,我们要开始适应流动的思考方式。那么,我们在培训设计时,就要充分关注碎片化学习的问题,关注知识快速传递的问题。趋势研究是每个优秀的培训经理都要关注的必修课,脚踏实地工作,也要抬头看路才对。
 
A.欣赏(Appreciation)
 
过去的企业培训,很多问题就出现在“培训”两个字上,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学员过来接受培训,一定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或是做的不够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与其费力的弥补短板,激发学员的潜能发挥长处来得更加重要。因为成人学习有个特点,他们是不会被培训改变的,除非他想改变。而让一个人改变最好的方式,就是表达你对他的欣赏,让他发自内心的想要改变。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关注自我探寻类的话题,关注如何通过各种设计发现学员的长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开始。其实每个人都有他/她闪光的地方,做培训的人如果始终都能抱着这个出发点去设计培训,做出来的效果一定完全不同。
 
L.学习(Learning)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培训管理”这个岗位更名为“学习发展”。表面上看是名字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岗位定位的变化。培训本质上是一个以讲师、以组织者为中心的活动,而学习则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活动。视角切换了,你就会发现很多工作要随之而变。最简单的就是教法的改变。过去上课就是老师讲讲讲,往往觉得讲的越多学员收获越大。但实验证明,其实讲师讲的越少,往往学员收获越大,因为他有时间去结合自己的工作去思考。现在体验式学习日盛,很多引导方式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现象。当我们把关注点转移到让学员成为课程的主角,学员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E.评估(Evaluation)
 
评估之于培训,类似于一种管理的仪表盘,帮助我们做出刚好的判断。这里的评估,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对学员的评估、对讲师的评估、对课程的评估、对培训组织的评估等。评估要想得到实效,一定要关注数据的作用。首先要判断我们需要什么数据,然后考虑从何处可以获取数据,然后是获取后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编码,最后是数据的解读和行动改进。比如我们对课程的评估,往往就是课后看一下学员的满意度,这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从这个数据我们无法获得如何改进的信息。我们往往更建议大家关注过程数据,比如课程的大纲如何,课程的试讲质量如何,课程中学员在每个章节的参与度如何,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只有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才能更好的判断问题的所在。
 
N.连接(Networking)
 
国外有很多学者做过类似的社会学实验,调查学员在一次课程中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是哪一块:A、老师的讲授;B、同学间的交流;C、学习材料的自学。实验结果发现,学员普遍认为同学间的交流往往收获最大。想想也是如此。任何一门课,老师只能兼顾大家的普遍需求,而无法做到特别的针对性。而学员间的交流,可以分享非常具体的问题,并给出直接明了的反馈。我之前也提出过一个观点,叫“唯连接,不学习”。连接包括三个方面,(1)学员与学员的连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2)学员与知识的连接,让学习变成随时随地的动作;(3)知识与知识的连接,通过交叉融合实现新的创新。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