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发展战略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发展战略 > 正文

物流行业有万亿市场,为什么巨头难出?(2)

时间:2016-08-01 09:18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天地汇耗时三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公路物流园区网络”。在线下,通过合作的方式改造、升级已有公路港,将其并入全国整体网络,同时重金购入统一车辆,以人车分离的方式实现了国内第一个以“无车承运人”的模式开展甩挂业务的企业。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司机也从长途运输中解放出来,一位司机在驾驶车辆由A到B之后,当天即可驾驶其他车从B回到A,不需要再受长时间不能回家的苦。

目前,天地汇已建立了57个物流园区,实现甩挂物流运费交易额逾1亿元,车辆使用率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倍。运费规模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每年约10倍的增速增长,今年前五个月平台物流运费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经济学家马光远

马光远:物流企业要有“工匠精神”

论坛上,经济学家马光说,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怎么样?经济竞争能力怎么样?最基本的产业就是物流,我们现在的观念还没有上升到这个程度,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对这个行业的战略地位认识还不够,由此诞生的针对某些具体环节和措施的改革,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在中国,做物流很容易,基本上只要有一部电话、一辆三轮车就可以叫物流公司。但是,从物流行业本身的发展程度来讲,行业到今天为止数量层面的红利已经基本结束,中小企业是否能挺过艰苦的‘寒冬期’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新的科技对物流行业的改变会是颠覆性的,这是极大的红利。他甚至放言,很多事情,政府让你干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干(笑而不语),但物流行业的互联网+是个例外。

从宏观层面来看,马光远认为随着“互联网+物流”的风口吹来,物流未来整个行业产业分配也诞生了新的可能。借助互联网的帮助,物流产业极有可能在链条和环节上诞生出一个规模化的集约型平台,进而倒逼行业进行规则和秩序的建设。同时个性化、智能和绿色也变成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兴企业非常有可能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赶超传统物流“大鳄”。

同时,物流产业也需要“工匠精神”,马光远说,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来说,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都应当是都是实实在在的工程,而不是换一个标志后去骗政府和资本去投钱。中国现在每个行业之所以做到一定程度做不下去,没有百年老店,最根本原因是东张西望,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没有持久的恒心,到最后一事无成。如果按过去的玩法去做,我们每个行业都没有希望。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