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各种方法(比如打包各种服务,包装得各种逼格高,提升上课环境上课体验,跟其他课程进行对比,甚至连带一部分忽悠啥啥啥的)把客单价做高。 2. 用户中低频次使用(如数月一次,甚至1-2年一次) 这种类型的典型产品比如汽车保养类产品、求职类产品等。 该类产品的特点是:不管用户多喜欢你多认可你,他每次使用完你,基本就走掉了,且距离下次他再使用你时间周期会比较漫长。 所以,该类产品在用户获取方面如果都依靠花钱投放和推广的话,一定亏死了…… 相对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让用户每次产生相关需求时,都能够最快捷最有效的找到他们。 那么,类似求职找工作这样的事,用户在每次产生相关需求时,关于到底使用什么产品是如何决策的呢? 基本上有很大可能取决于如下几点——
于是,对于该类型的产品在用户获取方面更应该关注些什么,看起来也就很清晰了吧? 基本上,无外乎——
3. 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 这类产品就很多了,比如阅读类产品、社交类产品等等,都算。 该类产品的特点往往是:用户从了解你到接受你再到认可你,可能需要一点周期,但一旦ta真的接受了你,ta就会变得很难再离开你。 另外,该类产品因为用户使用的频次比较高,所以理论上产生口碑效应和病毒营销的概率也最大。 所以,毋庸置疑,这类产品需要关注的重点往往是以下两个——
以上,是我们关于第二个维度的一些分析。 最后聊一下第三个维度。 三、用户间是否通过产品结成某种关系 在互联网世界里,有一部分产品是那种单向服务式的产品,即用户单向接受该产品的服务,典型比如各类日历、便签、航班查询这样的工具。 但还有一类产品,扮演的是一个“连接器”的角色,其最终实现的状态,是很多不同类型的用户之间,最终通过它建立了某种关系。 这样的产品,包括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包括知乎这样的社区,包括探探这样的社交软件,都算。 而,一旦你的产品是这种“让用户间建立关系”型的产品,就意味着一点,即产品中的相关用户体验你可能是无法完全掌控的,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会在上面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 因而,假如你是这种类型的产品,则你的运营工作规划中又需要包含必不可少的两块—— 其一,这样的产品往往会特别注重氛围的打造,发展也会比较慢。且早期的用户会极度重要,你需要与早期用户间保持极其密切的关系,且需要让他们极度认可你的理念。这方面,知乎是典型,不细说了。 其二,这样的产品,你一定需要花费很大的经历来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一些规则、边界和约束条件。最终,你是通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来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体验,并且给用户在站内的行为规范指明了方向。 这些规则,典型比如发黄图必删号,接到投诉三次T走,不得辱骂、诋毁他人等等。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