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进行到年中,消费依然是今年最热的创业和投资话题之一。 未来一段时间“口红效应”持续,人们对消费的爱继续有增无减。同时,大量的消费品类存在品牌空白,有产品无(知名)品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会是创业的一个长尾机会。 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 很多创业者显然已经瞄准了这一机会,近几年,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消费趋势和新的消费品牌。他们星火燎原的速度之快,有时就像一夜之间火透了半边天。(想想那些在你朋友圈子里一下子被屡次提及的新玩法和新品牌) 一个问题产生了:那些消费品牌(和趋势),到底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他们的流行来的如此迅疾,跟过往的传统传播、营销的发酵方式都不相同。 他们中大部分没有依赖特殊的渠道完成冷启动,既迅疾又悄无声息的,就已经把流行趋势和品牌传遍了大江南北。 对于“流行”和过程,我们暂时无法做数据化的定量分析,但通过对大量消费品牌流行现象的分析,通过倒推它们的流行路线图,我们发现这样五个至关重要的可以找到流行根源的角度,一个消费趋势或者消费品牌,刚好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时,“流行”才很有可能迅速变为现实。 1 新生活方式和新审美
当下,生活方式的迭代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中国的中产阶级上层、年轻的80、90后正在成为社会主要消费人群,他们所代表的“新生活方式”浮出水面,并且不断演化出更新的内容。 倡导健康、平衡膳食、重视个人成长、注重外在形象、悦己、创业、独居、聚会、国际化等新生活方式正在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大家更愿意为那些“符合自己当下生活方式或者向往中生活方式”的品牌和消费买单,与之相比,传统生活方式和消费中曾经势头强劲的老牌“方便面、啤酒”类消费出现大幅下滑。 紧密结合当下生活方式的如健身类生活方式中诞生的keep、咕咚等品牌,美容整形类生活方式中诞生的更美、创新鸡尾酒类品牌锐澳、悦己类鲜花电商花点时间等品牌,均是以新生活方式倡导者的姿态进入了大家视野。 除结合社会趋势和生活方式外,在此基础上主动创造,也是品牌引导消费的一种打法。 例如,在注重外在形象、大方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自拍”的品牌;在轻体瘦身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轻断食”的概念等等,这些都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这种迎合了社会趋势和年轻生活方式的打法,从诞生起,就具备充分的消费号召意味。 新审美,也是这一轮新消费品牌崛起中产生的重要信号。 我们会发现,那些“火透半边天”的新消费品牌在产品设计、服务设计、营销设计的时候不再效仿过去的审美习惯,不管是从产品形态,还是服务方式,还是营销呈现,都跟过去有了大相径庭的表现。 一种新式的、更加开放的、更接近人性的审美成为大家竞相喜爱的,一改过去那种严肃、端庄、持重、平衡、对立、内敛、粗糙的审美形式,更多的以戏仿、在场、夸张、搞笑、反差、合作、创意、精致等审美形式登场。 似乎,新审美和品味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很多的品牌公众号甚至发出了“无品味,不品牌”的强烈呼吁。 当我们将眼下流行的那些品牌与过去类似品牌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当细致的去观察和对比那些不同,从设计理念到服务场景到营销手段,你会看到新审美在其中发挥的巨大威力。 2 更好更极致的体验
大部分消费品牌之所以表现中庸,是因为从产品到服务到品牌侧,提供的仅仅是“一般好”的体验,而真正表现出现的品牌,会在至少某一方面,甚至全部方面,呈现出让人交口称赞奔走相告的能力。 (责任编辑: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