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深化,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深入了解中国招聘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可以提高雇佣双方的需求匹配度,提高招聘效率。 一、中国招聘行业现状 (一)招聘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从业人员58.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44万亿元[ 注:营收含人力资源服务中代收代付客户员工工资和社保的费用]。2017年,共为319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帮助2.03亿名劳动者实现了求职。 在HRoot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研究报告》中,2016年在线招聘、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人事代理、传统派遣、中高端人才寻访的业务约为900多亿,再加上招聘软件市场,招聘市场规模在2016年不低于1000亿。 根据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最新发布的报告[ 报告名称:Redefining the Recruitment Market in China; Initiate at OW],目前整个招聘市场互联网渗透率较低,提升潜力巨大。2018年人才获取的营收规模将达1352亿元,在线招聘的营收规模为75亿元。可见,整个招聘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二)用户变化 2017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9.02亿人,其中90后人数(18-27岁)达1.9亿人。这一年,最后一批90后已成年。如今,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群体已经代替80后群体,成了职场中的新生力量和活跃分子,同时他们也是招聘市场中的主要用户群体。 90后职场候选人的特点: >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交表达欲望,注重产品的社交性、娱乐性、便利性。在核心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积极寻求存在感和归属感,社交需求旺盛。百度商业生态研究院通过对3000多个移动App进行细化研究,发现有社交属性的APP最受90后青睐。 > 90后是移动招聘APP上的主体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求职者从PC端逐渐转向移动端。据调查,在线招聘APP用户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74%,这部分人群多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在职场生涯最初几年,这些年轻人缺乏稳定性,跳槽比例较高,因此成为在线招聘APP的主要用户群体。 > 被动求职是他们的主要求职方式。这群人的工作年龄多在5年以下,经济压力小,主动求职动机不强,又被新兴软件占用大量时间,对求职的需求越来越小,更趋向于被动求职,需要服务供应商用有效的推送方式来替代原有直接发职位、下简历的招聘方式。 > 注重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看重产品背后承载的情感与文化意义。成长于中国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时代的90 后群体,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注重产品的体验细节,同时喜欢走心的、有代入感的产品。 招聘市场中,用户群体既包括C端的个体求职者,也包括B端的企业招聘方。求职者的变化是:从PC端逐渐转移到手机端、被动求职成为主要求职方式、不愿意在求职上浪费太多时间、个性需求多样化。另一方面,企业招聘者期望能够实现高效管理、高效获取、高效触达、人性化招聘。 (三)招聘行业的问题与挑战 互联网的最大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线招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缩小了雇佣双方的信息鸿沟,提高了工作效率。招聘双方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时效性、双方沟通反馈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但招聘平普遍台存在的问题是: 虚假信息多,雇佣者和求职者都很难判断对方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冗余,筛选信息的成本大,意向确认耗时严重,成效低; 个性化推荐差,不能精准快速地把应聘人才和招聘岗位的需求匹配起来。 特别是随着众多90后群体进入职场,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丰富,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对产品的体验更加关注,让企业招聘变得更困难。 二、中国招聘市场用户研究分析 (一)人口分布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举办现场招聘会、交流会22万多场,提供招聘岗位的信息超过了1亿多条,参会求职的人员超过1.1亿人次;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有3亿多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2017年为 2亿多人次的就业创业和流动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 > 工作年限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