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创业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教学实训 > 创业教学 > 正文

探讨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2)

时间:2018-11-23 06:16 作者:hongyi 来源: 人气:

  1.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构建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主要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方面进行创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第一课堂,人大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学生素质课程划分为人文素质、自然素质、艺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四个类别,每学期开设多门创业素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而管理类、金融类专业学生则为必修课程。在第二课堂方面,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固化和转化,形成创业能力。学校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创办多个公益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举办多种“创业创新大赛”、“企业家论坛”等,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园区实践模式。园区实践模式是指创业教育各项活动都以创业园区为中心展开,通过真实过程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创业园区类似“孵化器”,有的是高校自己的科技园,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科技园;有的由产业园区管委会与高校共建,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计量学院共建的科技创业园。其目的就是搭建学生、企业、社会沟通的桥梁,集管理咨询、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优势于一体,使学生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商业服务的创业实践中掌握创业本领。

  3.综合教育模式。综合教育模式是指从知识传授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协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交通大学。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新意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在第二课堂进行全方位推进社会化运作,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所需的各种条件。如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和试验平台建设力度,搭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体系,改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等。

  (三)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1.相同之处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虽然种类多样,特征丰富,但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在教育目标上,都把创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对创业教育抱有很高期望;在创业理念上,都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创新;在教育过程上,都围绕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来开展;在创业环境上,都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不同之处

  教育目标不同。虽然总体目标一致,但不同模式侧重点不同。美国聚焦模式强调创业精神培养;普及模式和混合模式着力于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而中国的素质教育模式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园区实践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综合教育模式追求创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教育理念不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已经趋于成熟,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美国的宗教文化、移民文化、冒险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对美国创业教育有着深层次影响。而我国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传统教育使得中国缺少创业文化培育的土壤,创业教育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教育过程不同。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过程体系,而我国则较为片面和零散。表现在:美国所有高校均设立创业教育协调指挥部门,如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全权负责创业教育过程管理;而我国高校则多头管理,过程分散在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如园区模式由科研或产业处负责,竞赛则由团委负责,因此很难形成合力。在课程体系上,全美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高达5000多门,而我国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课程内容都无法和美国相比。社会支持不同。美国社会不仅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而且对高校创业项目提供资助,各种捐赠和资助已经制度化。创业教育研究开展较好,有许多专业权威期刊。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迄今还没有专门研究创业教育的学术期刊。企业对大学生创业不感兴趣,也很少提供资金帮助。

  三、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带来的启示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