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时间:2019-01-05 05:18 作者:hongyi 来源: 人气: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龙岗是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龙岗特色和龙岗模式。图为龙岗大运中心。

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龙岗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和东部中心,产业工人逾200万。随着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龙岗区“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加之深圳“东进战略”的推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急需,对技能人才需求巨大而迫切,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泵”。龙岗区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综合性保障,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关注到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中的拉动作用,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持续加以引导推动,积极培育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突出创新驱动要素、不断改革创新。

近年来,龙岗启动“大职训”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促进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目前,龙岗是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龙岗特色和龙岗模式,龙岗品牌正在成型。

改革,到中流击水!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龙岗职业教育和培训未来发展的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职业教育和培训打造成落实“深圳东进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智造”强区的核心竞争力。

“双元制”: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先进模式引入和本土化实践

“大职训”改革呼唤灵活、顺畅、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龙岗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说,“‘大职训’体系的建设就是四梁八柱架起的钢梁架构,打好桩,锤好柱,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大职训”体系建设的落地,关键在于抓好牛鼻子、将改革从启动推向纵深发展,龙岗的人力资源部门将目光聚焦在产业工人群体状况和培养模式上。

数据显示,龙岗200多万产业工人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近50%,技工占比仅21.4%,技工结构极不合理。供给侧技能人才匮乏,难以支撑龙岗产业转型升级,原因恰恰在于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工学矛盾和场地、师资、设备匮乏等诸多限制。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实施职业教育“双元制”,即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是教育主体,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学生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60%的时间在企业实操训练,其核心是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是产教融合的体现。

改革举措次第铺陈。2016年起,龙岗区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精髓,创造性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龙岗实际、具备龙岗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重点是探索学校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一体的“龙岗模式”,化解人才匮乏和传统培养模式矛盾。当年的改革有四大“法宝”:

——借鉴并探索建设中德合作双元制中职学校,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开展“双元制”办学,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并生根开花。

——创新并探索“互联网+微课+双元制”在职教育模式解决在职培训工学矛盾,利用互联网、云学堂保障随时随地学、“微课”实现碎片化教学、双元制师傅带徒弟学。

——面向企业组建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学校和企业交融互动,教学培训和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探索覆盖中小企业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着力解决长期以来未在国家职业目录范围内的未持证技工以及中小企业技工“身份”难以认证的问题。

两年来的努力,改革的理念和举措逐步被龙岗企业和员工理解和接受,从最初的陌生、不解到现在的积极肯定和尽力支持,最关键的是一些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有100余家大小区内企业加入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联盟,部分企业已经主动尝试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自主培养,有的企业已经敲定今后将批量承接和吸纳“双元制”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训。有关部门预计,随着“双元制”联盟运转逐步显现成效,今后参加企业会进一步增加。

“规模化”:重点领域推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上规模

近年来,龙岗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转折期和关键期,加强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扩大技能人才总量和质量,是龙岗打造“智造”强区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