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 AC评估中心 7:20从安亭别墅酒店出来大概7:45到达评估地点,简单熟悉环境以后,八点正式开始评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从HR那里得知这次AC的淘汰率高的吓人,50人只有不到15人最后能进到国际管理培训生的项目,剩下的表现十分优异的可以获得其他分公司的offer,听到这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淘汰率会这样高,不过既然来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好了。在和面试官见过面,双方做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后,开始了正式的评估中心。评估中心一共包括四部分, 午饭会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整个评估过程全部用英文, 幸好以前有考GRE和TOFEL的底子, 而且评估前两天每天坚持从早到晚讲英语, 倒也不怕了。 Task 1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每人会给一份基本材料,包括模拟公司的情况,目前自己所处的角色以及其他相关 信息。然后十个人分两组,一组六个人,另一组四个人,六个人一组的有30分钟的讨论时间,四个人一组的有20分钟的讨论时间,相当于是一个热身。案例是关于一个德国涂料公司需要对公司出现的总总问题所提供的改进方案,一共有十个方案,每人选一个作为自己认为最急待解决的方案, 最后小组讨论选出两个方案作为最后选择答案。 我是六个人的那一组,20分钟看完材料后,首先我们先每人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方案,可惜我们前五个人每个人的意见各有不同,我是第四个发言的,最后上海交大的硕士哥哥同意我的方案,大家也最先通过了我对于这个方案解决重要性的分析,所以第一个选择需要改进的方案是由我提出的,这对于我来说是无疑是比较有利的信号。后来我提议大家再一轮给出自己的secondchoice, 最后半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个过程相对其他任务还是比较简单的。 第一个部分结束后重新分组,两组进行不同的任务,只是前后顺序不同。重新分组之后,是每五个人一组,和我在一组的有两个浙大的博士姐姐,两个上海交大的硕士哥哥,剩下就是我这个天大的小本科。一看就知道同组的这几位就是久经战场的,整个架势很是恐怖,其中一个上海哥哥还是在很牛的咨询公司实习过的,顿时觉得压力好大。 Task 2 Planning Simulation排生产计划表 在第二轮开始之前就听HR说,这一个环节是四个任务中通过率最低的环节,很多人都是栽在这个环节的, 听了之后大家都狂汗……简短的休息之后,这个环节开始,先是给80分钟时间阅读新材料并排出两周的生产计划。这个环节要用到很多运筹学的知识,对于我们这些根本没有学过运筹学的人来说简直是难到一定级别了,据说学过运筹学的也觉得这个太难了。 据说这个任务主要考察的是在多因素压力下完成任务的能力,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产能力,加班时间如何安排, 如何安排工人休假,保证特定产品一定储存量,着重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是否安排机器改进……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恶梦。排完计划表后,后再发一份类似于OQ的大概十几个问题, 主要是关于刚刚排生产计划过程中做安排的理由之类的问题。 虽然这个环节时间差不多持续了大概有两个半小时,但是大家会觉得时间远远不够,毕竟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后来才知道现在这种生产计划表都是有特定的软件来进行安排的,人力一般很难完成,看来这个测试把人脑当电脑使了, 况且还是在如此苛刻的时间限制内。后来聊天大家感觉都不是很好,浙大的博士姐姐说都有中途放弃回学校的冲动了,或许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考察的心理承受能力吧。 弄完这些就快十二点半了,大家中午好像都不是很有胃口, 毕竟下午还有两个任务还要完成, 吃太饱反而容易困。 Task 3 One to one interview 一对一面试 这是大家公认最简单的一个环节了,尤其是在上午完成了那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而当面试开始就会发现这个环节也是相对而言的简单,有很多问题的设计是以前我面试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甚至有类似于“你有没有一次十分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针对不公平情况提出抗议的经历”这种很怪的题,整个过程不断的要求举例, 对于实例的要求近乎疯狂。出来后我算了算,我最起码举了大概十几个例子,把家底都翻出来了。 幸运的是整个谈话过程和面试官有很多的互动,我很本色的介绍了自己,自己觉得面试官对于自己还是很认可的。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