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灵活营销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灵活营销 > 正文

改变消费者的说服文案,有且只有以下4种

时间:2016-07-28 11:16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Re-think: 重新思考,文案的作用 现在很多“消费者行为”,在几年前并不存在——早上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走到地铁站看看智能手环记了多少步,中午饿了打开饿了么外卖…… 任何一个做新产品营销的人,都一定想让自己的产品,跟上面的产品一样,让消费者习惯去使用,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真正开始写文案去说服消费者的时候,却经常发现不知从何下手。 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说服文案,有且只有四种:

  • 来健身房,变成更美的自己——利用追求心理。

  • 来健身房,摆脱肥胖困扰——利用规避心理。

  • 不去健身房,慢慢变胖子——利用恐惧心理。

  • 不去健身房,失去变美的机会——利用失去心理。

本期李叫兽就跟你一起,重新思考说服文案的作用——如何利用上述4种心理,让消费者习得新的习惯,购买你的产品。

这么多说服文案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先理解:一个消费者接受并习惯一个产品的行为本质,到底是什么。

过去不习惯用微信,现在习惯用微信;一年前不习惯用直播,现在也开始打开花椒APP——这样的行为改变,本质上是什么?

这样的改变,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行为——当我们说早上睁眼不再是看新闻而是看微信的时候,我们就说“你习得了这种新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对“学习”行为的定义是:改变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概率。

小学教师通过“惩罚”和“奖励”,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减少讲话,就是让他们产生了“学习”行为——孩子们降低了在上课这个特定情境下,“聊天”这个行为的概率。

之所以说是“特定情境”,是因为老师只改变了孩子们在课堂这个情境的聊天概率,而不是改变孩子们下课时候的聊天概率。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营销行为,都是为了“改变某些用户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概率”。

比如我前几天思考李叫兽公众号的改良时,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的文章又长又不易读,还想让目标读者能够更多打开,需要提供一个理由,以改变读者的在某个情境下的打开概率。

怎么办呢?

很快想到了2种方案:

第一个是说——“每周一次,重新思考一个营销问题”。

很多营销话题每天都习以为常,但却经常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思考。比如每个人都在说“文案痛点”,但都忘记了去关心痛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李叫兽每周发文,让你重新思考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说——“有营销问题,找李叫兽。”

李叫兽大部分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工具”,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来公众号寻找答案。比如即将做促销方案的人,一搜就能发现《降价促销前,必须先科学地回答这3个问题》,然后就可以帮忙规避一些常见陷阱。

从改变读者习惯的角度,哪个方案更好?

很明显是第一种。

为什么呢?

我们分析下“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概率”:

第一个方案中,当一个读者想要获得对某个营销问题的重新思考,打开李叫兽的文章,最终真正获得这样“重新思考”的概率有多少?

我估计能有八成吧——李叫兽大部分文章都是抛开常识偏见,重新分析某个营销问题。

既然这样,你付出某个行为(打开公众号),80%的概率获得了积极结果,将来你更有可能习得这种行为。

就像喝红牛,80%情况下喝了的确更精神一些,那下次你不精神的时候,更有可能喝红牛。

第二个方案中,当一个读者遇到了某个具体的营销问题,打开李叫兽搜解决方案,最终真正获得解决方案的概率有多少?

我估计肯定低于10%——营销问题千千万,李叫兽已经分析过的只不过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很多营销问题(比如如何激励渠道商),来找的时候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