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过和魔兽有关的事情(比如玩魔兽世界),很爽,我们就会尝试下一个和魔兽有关的事情(比如看魔兽电影)——这就是IP的重要作用。
如何在营销文案中应用呢? 告诉并让消费者感知到,如果用了我的产品,会得到某个“喜爱刺激”。 一般来说,利用“追求心理”,有这些经典的文案方式: (1)相同的成本或者代价,你提供了更好的某种喜爱刺激 比如:
(2)提供了别人没有,但很重要的喜爱刺激 比如:
实际上,利用“追求心理”,几乎是最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选择。如果你发现消费者一直在渴望得到某个结果,而你产品恰好可以提供这个结果,就比较适合使用追求心理。 2、规避心理——来健身房,摆脱肥胖 (对应的心理学概念:阴性强化) 如果我们做某件事后,发现某种厌恶刺激减少了,我们就更倾向于增加这种行为:
这种心理,如何在营销中应用呢? 告诉并让消费者感知到,如果用了我的产品,消费者经常体验到的某种“厌恶刺激”会消失。 所以,你需要问自己:如果不用我的产品,消费者经常体验什么厌恶刺激?
(消除“感觉不到味蕾刺激”这个厌恶刺激)
(消除“减肥时容易饿肚子伤胃”这个厌恶刺激)
(消除“担心上火”这个厌恶刺激。注意:这里消除的“担心上火”这个刺激,喝了之后确实没有那么担心了,从而可以不断强化。但却不能消除“上火”这个刺激,因为喝了之后可能还是会上火,并没有实际体验感知。) 3、失去心理——不来健身房,失去变美机会 (对应的心理学概念——隐性惩罚) 如果我们做了某件事,发现失去了某种喜爱刺激,我们就会倾向于减少这个行为。
这种心理,在营销上如何应用? 告诉并让消费者感知到,如果继续不用我的产品,你一直喜欢的某种“喜爱刺激”会消失。 你现在无所作为的状态,就是在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