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梳理一下找工作的流程,其实很简单: 从流程图中可知: 1.简历是步入职场的第一要素,从产品分析角度而言,企业就是你的用户,简历就是你的产品,只有直击用户需求/痛点,你才可能获得面试机会。个人类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分为五个层级:第一级,职位需求,第二级,能力需求,第三级,情商需求,第四级,成长性需求,第五级,创造力需求。职位需求一般包含在企业招聘信息中,能力需求则体现在企业对求职者专业知识的考察如笔试,面试阶段主要考察求职的情商需求,有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情绪调节,成长性需求,有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创造力需求,有思维发散性和破坏性重组。通过这样一列举,也就说企业招聘对求职者至少满足2个需求,越大的企业对求职者需求层级越高。 2.毕业大学生找工作竞争激烈,从简历投递到笔试在到面试,层层筛选,网投相比过去,成功率大大降低。 网络招聘处理程序流程图: 总结: 1.网络招聘平台作为求职者与企业间信息传递者,首先增加了受众面,求职者搜索不在局限于地域同时数量激增,企业招聘获得求职反馈同意激增。由此导致: 求职者机会选择增加的同时,被选择的几率降低,找一份工作比过去更难。 企业同意面临着简历信息处理难得问题。 2.互联网导致的马太效应,让网络招聘两极化,大企业职位供不应求,小企业无人问津。 互联网为什么会加剧马太效应? 个人认为:互联网的高曝光,传播手段和范围的无限放大加剧了名企效应的叠加。图解如下: 由此在互联网行业同质化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不少企业采用合并方式来保持市场占有率,这几年出现许多大的互联网公司合并,如:优酷和土豆合并,58和赶集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爱奇艺和PPS合并等等,同时越来越多的下企业开始选择垂直细分领域来实现突围。 网络招聘行业同样如此,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互联网职业社交需求日益凸显,移动端用户趋于年轻化,同时其他的互联网职业+模式也开始异军突起。网络招聘也不仅仅再是招聘信息,同时其他职业要素也开始深入挖掘。 以下个人整理的网络招聘平台的数据对比和个人分析。 大环境 互联网 互联网持续发展奠定行业发展基础艾瑞整理CNNIC数据得到,2014年中国整体网民数量达到6.5亿人,在人口总数中渗透率为47.9%。艾瑞咨询预计到2018 年,整体网民渗透率将超过52%。未来几年,移动端网民,以及三四线城市网民的增加将是推动整体网民继续上升的主要动力。整体网民持续增长是网络招聘行业发展的基础所在。见下图 艾瑞咨询整理CNNIC数据得到,2014年中国移动网民数量达到5.6亿人,在整体网民中占比达到85.9%。艾瑞预计,到 2018年,移动网民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将超过90%。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为网络招聘行业在移动端发展及业务拓展起到良好的支撑,对各核心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见下图 2014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雇主规模达到252.4万,增长率为28.2%。 艾瑞分析认为: 中国整体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网络招聘雇主招聘需求也随之增长;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微型企业招聘需求持续旺盛,供需量大且匹配难度依然比较大; 中国网络发展迅速,网络招聘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和更好的服务水平。 见下图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