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的股权结构为中国足协占比36%,16家俱乐部各占4%。 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2014年中超联赛中超公司的营收从2013年的3.7亿元增长至4.4亿元,主要来自赞助商,已经突破10家,赞助商的收入由去年的1.89亿元猛增到今年的4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以1.5亿元每年冠名中超,共签了4年,成为金融机构赞助中国体育赛事的重要一笔。但赛事版权的收入仅由去年的3600万元涨至今年的3866万元。每家俱乐部得到的分红由去年的570万元涨至今年的1000万元。俱乐部分红的增加,是因为中超公司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中超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不过是1.19亿元,今年猛增至2.7亿元。 2014年全部16家俱乐部的总收入突破20亿元,总收入超过亿元的俱乐部由去年的2家(鲁能和恒大)增至7家(恒大、鲁能、富力、申花、贵州、国安及上港),在政策红利鼓舞下,赞助商的投资热情增加。从整体的数据反映出对体育市场的信心加强。 中超俱乐部的收入大幅增加,但2014年16家中超俱乐部总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亏损额度比去年有所下降。2014年,只有5家俱乐部实现盈利,分别是恒大、贵州、上港、申鑫以及富力。当然,亏损额度减少,不代表亏损俱乐部的数目减少,主要原因是一些俱乐部加大了投资力度,尤其是球员转会费用的大幅增加。 3、行业竞争格局 (1)地区型健身会所与全国连锁健身会所的竞争 根据健身中国网的调查数据显示5,截止2010 年3 月31 日,全国共有各类健身俱乐部3,959 家,其中131 家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共有1,312 个连锁店,连锁率为33.13%,其中80.98%的连锁体系属于地区连锁;仅有19.02%的连锁品牌做到全国连锁,尚未出现总部在中国的国际性健身连锁品牌。从俱乐部的营业收入来看,单店平均收入为258.90 万元,单位面积的平均收入为1,015 元。会费收入与非会费收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和27%,私教收入占到非会费收入的67%。目前,主要的全国连锁健身品牌包括宝力豪、威尔士、一兆韦德、美格菲、中体倍力、青鸟、浩沙、英派斯、舒适堡、力美健、奇迹等;主要的区域性健身品牌包括上海的星之健身等。 (2)专业健身会所、综合性健身会所和课程馆的竞争 根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 年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健身俱乐部行业服务模式类型及具体情况如下: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