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发展战略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发展战略 > 正文

国内健身俱乐部行业研究(7)

时间:2016-07-28 18:31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目前,运动饮料的主要市场是在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美国,运动饮料占整个软饮料48%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运动饮料占功能饮料市场份额的一半。近年来,中国饮料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加强,居民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会对饮料行业的增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饮料需要赋予更多健康功能的概念进去。同时,国内功能保健饮料市场空间非常大,但现有的产品还不是很多,且价格普遍较高,存在市场进入的机会。因此,运动饮料仍然是功能饮料的主要产品,中国市场上运动饮料发展也会很快,运动饮料的发展更是空间巨大。
 
功能性饮料是舶来品,在2003年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直至2003年非典时期,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饮料出现了消费井喷的态势。2004年,脉动以7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而“劲跑”、“激活”的市场份额也在3亿元左右。随着上市品种不断增加,销售迅速增长,2004年功能性饮料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15亿元猛增至30亿元,2003-2004年,功能性饮料市场产销量的增速在35%左右,而2005-2007年,增速明显放缓,只有20%,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刺激下,运动型饮料大卖,带动功能性饮料整体增速接近30%。软饮料市场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茶饮料、功能性饮料以及其他,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仅占到5%。其他软饮料种类对市场的快速占领也挤压了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功能性饮料经过此前的洗牌,几大巨头已经形成,别的企业想进入已经没什么机会,市场态势比较稳定。功能性饮料属于子行业里面的小类,发展速度很慢。高端功能性饮料,毛利相对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同时,对于遵守严格的生产工艺的企业来说,配方要求使得该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经济困顿对功能性饮料市场带来的影响,何时能消除,还无法知晓,而功能性饮料这个舶来品如何在国内落地生根,值得期待。
 
虽然中国的运动饮料市场容量很大,发展前景可观,但由于运动饮料是近两三年火起来的饮料品种,老的标准对于更多新型运动饮料产品的出现没有充分预见,门槛偏低,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情况。为此,《运动饮料》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修订了运动饮料的定义,删除钙、镁指标规定等。新的《运动饮料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将加快行业整合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将为运动型饮料今后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消费上认识的不足、运动饮料定义模糊、市场的无序混乱,使前几年该饮料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很多商家都不愿过多进入这块市场。新修订运动饮料国家标准将有效解决这些不利的因素,这将极大的鼓舞了饮料企业大力进军这块市场的决心。
 
目前市场上功能型饮料和运动饮料的界线并不十分明显,从广宣诉求上来看,明确把自己定位在运动饮料上的有三得利的“维体”、顶新的“劲跑X”和已逐渐淡出中国市场,交由台企“波密”打理的“佳得乐”。而诸如乐百氏的“脉动”、WHH的“激活”、“红牛”等都应属于功能型饮料范畴。
 
从终端消费市场来看(以上海为例),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场所购买频次最高的“运动后饮料”依次分别为1、饮用纯净水 2、盐汽水 3、碳酸饮料 4、维体、脉动、激活等(视铺货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价格仍然是影响运动饮料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由于购买运动型饮料的主流消费群为30岁以下,16岁以上的男性,而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中、低端的运动饮料或替代品的购买需求更为旺盛。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