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考取这些资格证书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考取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通常具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专注领域,相较于其他人更易有突出表现。 对于业内人才来说,获取国际认证资格证书不仅是巩固、丰富自己行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对自身能力的证明。随着国际认证资格证书在行业内地位的不断提升,拥有证书将帮助业内人士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些证书基本能证明候选人对自己的高要求,也能证明这些候选人的专业知识里有积淀,而且比较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这样会比不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人成功率高一些。” ——某大型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传统金融看重本土经验互金青睐海归人才 金融业未来将不断向全球化发展,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归国人才的吸纳在未来的人才战略布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们通过访谈发现,本土金融机构更偏爱拥有国内本科毕业证书之后再出国进修获取海外经验的人才。而在招收这些海外人才的时候,国内本科毕业院校也成为这些机构判断候选人资质的首要标准,海外经历的重要性稍次。 对于这种现象,本土金融机构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过于西方化的海归人才可能会不适应本土企业的文化。而这通常是一种双向的不适应——本土企业也不能适应海归人才所带来的工作文化。 其次,过于西方化的海外人才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国内的金融市场现状。并且,许多金融机构表示,如今海外人才素质参差不齐,机构熟悉并且可以比较的,还是候选人的国内本科毕业院校。 而互联网金融却是例外。作为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业较强的“互联网”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更轻松、自由,对于拥有更强创新能力和经验的海外人才也比较青睐。据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努力营造更轻松、自由的企业文化以吸引海外人才的落地。 从整体上讲,国内的金融业务将会越来越国际化,并且不断向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机制学习。无论从机制建设、业务模式还是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都需要不断引进海外人才以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业内机构需要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海外人才的战略布局。 “中国的公司文化和美国等国家的公司文化不同,所以海外人才落地后极有可能不适应公司文化,无法发挥能力。反过来讲,公司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就要营造适合海外人才的公司文化,给海外人才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普惠金融创始合伙人 张辉, CFA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差异大 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新兴性及概念推出后的爆炸式发展,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业内人才供给需求根本性的不匹配,造成互联网金融业人才“千金难求”。 如图J所示,互联网金融同行业流入率仅有15%,这恰恰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并没有足够的“本行业”人才储备。业内人才多是从金融、IT等行业流入,进而被培养成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人才。面对人才供需的缺口,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改造现有人员的思维,鼓励金融人才和互联网人才之间的相互流动和学习,来提升人才的可用性。 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与传统金融不同,传统金融行业现今使用的系统理论、风控模型等并不能直接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中,所以传统金融业内的人才也并不是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员大多还在探索从经营模式到产品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的人才也必须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创始人所说,互联网金融现在不需要直接模仿前人脚步的跟随者,他们需要可以在没有固定方法论的时候自己找到运作模式的优秀人才。 金融业内地域及层级差异状况及趋势 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 人才体量库仍有差距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