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中国金融行业人才发展报告(6)

时间:2019-01-10 04:00 作者:hongyi 来源: 人气:

建立全面轮岗制度,充分完善晋升通道。金融机构首先应对企业人才的流动性有充分的了解,以明确人才发展的需求;其次,应充分挖掘内部轮岗的可能性,建立公平程度较高、覆盖面较广的人员轮岗机制,为员工提供一些新兴业务的发展机会,以实现其多样的职业发展选择;此外,还需完善晋升通道,建立能进能出的人才机制,给有能力的人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改变目前很多大型企业相对低效、不公的用人机制。

提高员工归属意识,建立员工培训机制。金融机构应积极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有明确且统一的认识,将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充分挂钩,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此外,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内生培养,特别提供一些基于创新业务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保持员工的专业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提供综合薪酬计划,发展多元激励方式。金融机构应建立市场化、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并通过对创新业务的子公司化来实现。其次应发展多元激励方式的薪酬方案,合理运用股权激励机制,以满足员工的预期与需求。

保持一线市场活力,有效激励人才下沉。企业应在一线城市设立相关业务机构,获取和留住高端人才。为了有效激励人才下沉,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与激励机制,以完善的薪酬保障以及职业发展路径来提升金融人才在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意愿。

对于金融从业者的建议

金融从业人员也需根据行业变化趋势进行就业的选择,结合金融机构的用人标准提高自身能力,往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发展,以建立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合理选择就业领域和职位

重点关注市场细分中的增长性行业和创新性领域。金融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各个细分行业的比例格局正日趋均衡化。因此在选择行业时,应充分考虑当前金融行业细分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可重点关注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增长性行业和创新性领域,拓宽视野,做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并且适合个人能力的职业选择。

基于金融业区域差异以及非一线城市的人才供需不匹配现状,进行职业选择时可适当考虑非一线城市工作机会。金融人才在地域选择时应谨慎权衡,结合自身情况考虑非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把握住成为开拓者的机遇,在非一线城市的行业发展中获得更优的薪酬待遇、更充分的业务拓展经验以及更多的晋升机会。

在择业时着眼长期发展,综合考虑薪酬水平和多元激励机制。金融人才应根据行业薪酬水平及发展趋势适当调整预期,综合考虑长短期的薪酬、福利、股权等多种激励方案,着眼整体情况以及长期发展。

提高个人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

通过提升专业背景、获取国际资格认证、增加海外留学就业等渠道和方式,增强竞争优势,提高综合素质。金融人才在选择院校专业时,应明确毕业院校较专业背景更为重要。而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除了需要重视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程度及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之外,还应重视国际资格认证(CFA、FRM、CPA等)的考取,特别是会计相关、投资管理、投资银行等职位。另外,金融人才应重视本土的工作经验,加强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并可通过海外学习工作培养创新能力并积累新兴业务的发展经验和海外机构相对成熟的管理运营经验等。

完善综合能力,积累跨业经验,保持对互联网等非金融行业的关注和学习。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趋势,金融人才应注重积累行业内外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对非金融领域的关注和学习来积累跨行业知识,培养跨行业能力。而非金融行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金融知识积极投入到金融业的发展中来。

总结与展望

目前国内金融业人才发展现状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战略转型、金融业体制改革的积极变化。但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考核标准不清晰、人才高度聚集在一线城市等问题。而随着行业进一步成熟,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成长,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关注和解决。

我们认为,整体来看金融行业仍然是未来对人才吸引力最高的行业之一。行业整体将保持稳健增长,细分行业将呈现出多元增长,地域发展将呈现差异化特征,创新业务模式将带来新的变化。因而人才市场会继续保持高涨的需求,人才流动也将从业内扩散至各个行业。金融机构的用人标准也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及复合能力,薪资水平仍将保持领先,但增长会逐渐放缓。未来,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大背景下,金融业也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