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朱明荣:人才短缺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

时间:2019-04-25 15:01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朱明荣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朱明荣

  2018理事会年会暨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将于8月23日-8月24日在杭州举行。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年会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标志性年度盛会,对提升我国汽车行业人事人才工作水平,打通成员单位间的交流渠道,促进人才管理的合理竞争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期举行的汽车人才高峰论坛是国内唯一坚持关注人才、致力于为产业发展和汽车人才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论坛。以下为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朱明荣在现场的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刚刚董会长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今天我将根据论坛的主题“新时代 新人才 新生态”分享一下新时代汽车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我试图回答三个问题:汽车行业新的时代特征,新的人才理念,新的生态环境。

  一、新的时代特征。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我们说了解汽车产业,要从产业的背景、人才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我想从这三个方面,可以把这个时代的特征反映出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己进入大变革时代,大家可以回想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随着7月中旬中德两国政府一系列合作项目的签约,以及美国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随着中美贸易战开展之后步步升级,我们可以说国内汽车产业呈现了三个前所未有:国家有关政策出台的密度前所未有、国内外全方位合作的力度前所未有、渴望核心技术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每一个“前所未有”之后都有很多的酸甜苦辣,需要我们迈过一道道门槛,这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发展机遇。

  从这个产业的背景我们来看人才的现状,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1、人才总量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不完全统计,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从业人数从2001年的150万达到2016年的 483万人。据年鉴及汽车人才研究会统计调研,2016年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从2001年不足14%提高到23%以上,约110万人,增幅虽快,但总量仍不足。

  2015年底,《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指出,我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人才总量是809万,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是17万,需求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要达到85万,缺口有68万;2025年要达到120万,缺口有103万。

  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为什么前一段时间企业到处恶意挖人,用一句话来形容是“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人才短缺已成汽车行业的常态,现有人才总量与产业大国的现状不匹配,与产业强国的目标有差距。

  2、人才流动频繁。根据汽车人才研究会近四年的行业对标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行业整体入职率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下降,离职率逐年递增。至2017年,行业整体人员的离职率与入职率基本持平,人员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根据汽车人才研究会近四年的行业对标数据统计:在自主乘用车及合资乘用车领域,四年来首次出现了行业整体人员的离职率高于入职率。这些都是HRD组织根据多年研究和跟踪之后得出的数据。同时反映出核心领域人才竞争激烈、流动频繁的情况,相比2014年,2017年研发离职率增加50%,工艺离职率增加49%,销售离职率增加35%。

  3、人才环境有待优化。以汽车人才研究会走访调研得到的反馈为例,从人才培养来看,产学结合的文化与机制需进一步深化。昨天HRD组织扩大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关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人才激励来看,需进一步为人才松绑放权,为高端领军人才引进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调研下来得出,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相对灵活,而国有企业在限薪以后,给国有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带来一定了的掣肘。在国际人才吸引方面,海外人才政策虽已逐步放开,但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有一定距离。

  而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供不应求、更广更深、加快融合”。汽车行业高精尖、复合型、领军人才迎来需求高峰,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同时,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将催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才需求。车企国际化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宽企业全球视野,加快人才深度融合。

  二、新的人才理念。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