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朱明荣:人才短缺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4)

时间:2019-04-25 15:01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2)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要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我国汽车行业人才发展,加快出台“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当地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出台配套的汽车产业人才政策。最近我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在全面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县市正在积极谋划汽车产业和人才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昨天我接到上海市嘉定区组织部的电话,他们在9月上旬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希望通过我邀请赵福全院长去做演讲。这说明上海正在打造以上海为龙头、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中国世界汽车产业中心。

  3)强化人才配套服务。这需要将人才配套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人才入户、居住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健、交通便利等方面,努力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汽车产业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在国际化引才过程中,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争取在车企试点降低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长期居留门槛,取消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同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衡量一个地区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于现有人才多少,而在于质量高低,在于这个地区是否有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我接触过不少的企业老总,他和我说,为什么我的企业落户在这个地区,主要是看三个方面:一是这个地区能否快速集聚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二是这个地区有没有我这个产品广阔发展的市场空间;三是这个地区有没有为我这个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政策。

  2、企业层面。

  1)要打破只将外部引进者作为人才的观念,既要重视外部人才引进,更要重视内部人才培养与使用。昨天,魏梅总裁介绍了吉利打造人才梯队的“人才森林”案例。吉利汽车“人才森林”体系建设非常不错,我听了昨天他们的发言之后更有感触。吉利汽车的人才工作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串奋斗的故事;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丛书,当中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分享。

  2)企业是人才工作的主体,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为企业创新与人才培育提供好的成长土壤。上汽“种子基金”则是人才管理的创新案例。2015年,上汽集团投资亿元设立“种子基金”计划,旨在鼓励员工利用企业设施,在非脱产时间进行创新研究。上汽集团员工可以在确保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灵活安排创新研究时间,而企业提供时间、设备等支持。“种子”得到筛选验证后,员工可以获得5万元和50万元两轮研发经费支持。种子基金平台目前已提交 600多项创意项目,涉及新能源、电子电器、智能交通等10个领域,其中,24项完成验收,13项落地转化,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创新收益。

  现在我们在人才误区上有一个误区,一说人才就是学历职称,一说人才工作就是人才引进。人才的工作是集聚、培养和使用,从实际工作来说是人才的使用、培养、聚集。从成本来说,现有人才的使用成本最低。因此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3、学校层面。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