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我们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一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要着眼“高精尖缺”,用好全球资源,精准引进紧缺人才。二是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既可以在国外调动人才离岸创新,也可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创新。三是加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和融合发展:分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的关键是中国车企的战略全球化,而战略全球化的关键,则是中国汽车人才国际化。中国车企已走上国际舞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汽车强国”的目标下拓展海外市场。有数十家中国车企(长安、长城、吉利、上汽、江淮、奇瑞、北汽、蔚来等)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这对于中国车企融入国际化市场,共同分享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有很大帮助,在人才方面也受益颇多。在车企全球化进程中,也要放眼行业内外,借鉴学习国内的先进企业。华为、中车作为先进企业的代表,在国际化人才实践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在人才培养任用方面,则要支持国际化人才文化融入。华为大学因需要设置了跨文化培训以及国际化人才培训,实现母国与东道国文化的融合。同时也要重视外派人员的归国任用机制,尽可能将其安排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上。华为是中国第一家全球布局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润有70%是来自海外,在全球设立了研发中心26个、培训中心45个、技术支持中心19个、共享中心14个、供应中心6个,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配置资源,本地化经营运作。 在人才招募选聘方面,他们建立了跨越地域限制、渠道多样、层次鲜明的全球招聘网络,按照“高级人才国际化+基础人才本地化”原则,构建全球网络招聘体系。设计不同主题和形式多样的海外招聘,联合相关国家协会、校友团等组织,在海外举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及现场招聘会。 在人才培养任用方面,他们与全球知名的领导力发展中心合作开设培训班,选派高潜人才走出去,到合资伙伴公司挂职培养。利用海外资源,与海外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三、新的生态环境。 这一次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人才 新生态”。对于新生态我们如何理解把握,这也是我今天重点和大家讲的。一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二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内涵,三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四是对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 1、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年5月28日,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我们认为这四个“有利于”就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2、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内涵。人才生态体系的什么样的,我们通过研究之后得出一张图,人才生态体系是指产业人才与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学校、相关社会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共处的制度、政策、市场、文化等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特征是稳定、持续、协调。它的作用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们说人才生态体系建设,我经常听我们专家的报告,特别是赵院长经常讲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有管理体系,技术要有技术体系。我认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在建立技术体系的背后就是人才体系的建设,人才体系的建设背后就是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 3、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时代系统性的汽车人才生态体系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包括:良好的人才体制机制、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重大的人才工程项目、优化的人才配套服务。 四、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人才生态体系的几个参与主体来看其发挥得作用: 1、政府层面。 1)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才能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赢得优势。这是今年7月9日中央组织部长会议之后,总书记做的人才方面的重要讲话之后,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中的核心精神。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二是改进人才评价机制,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真正使人才能够始终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三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四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完善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办法,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这是中央关于人才问题的最新精神,也是我们针对前一段时间“人才大战”之后出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作为我们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需要把握。前一段时间,“人才大战”变成“人才内战”,最近又有了新一轮人才大战,我们要客观分析这些人才政策,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有不同的发展基因,人才本身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这是当前的一个态势。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