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人才战略带来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再形成一个行业的黄金时代(3)

时间:2019-05-06 10:42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美国是移民国家,通过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但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人才供给链被切断。一方面,二战的隆隆炮火使持续百年的移民潮跌至谷底,是1820年以来美国外来移民的最少的时期。另一方面,美军人数的暴涨26倍,严重消耗了大学入学生源。

针对“人才赤字”问题,美国政府开始加快人才培养:

颁布《1944军人权利法》,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先后有400万退伍军人完成本科或研究生教育;

设立奖学金制度,吸引大学生学习理工科专业,“把国家安全与物理学家的培养等同起来”,理工科专业毕业人数达到新高;

艾森豪威尔政府推动国会颁布《1958年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国防和教育的关系,将教育确立为国防重点,大量资金流入美国高等院校,高校规模迅速扩充。

受益于德国人才的涌入以及战后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在1952年通过调整移民法建立“双轨制”人才吸引制度:

永久移民:每年限额,第一优先原则是限额的50%用于吸引外来人才,其他三项原则中规定另外50%用于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与其外籍亲属团聚。申请第一优先原则者,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技术培训的经历、专业化经验或特殊才能,其服务为美国之亟需”;

非移民签证:设立临时劳工(H类签证)计划,其中H-1签证发放给有突出才能的专业技术人士,H-2发放给美国短缺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工,H-3签证发放给到美国接收技术培训的外籍劳工。

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战略目标,而以H签证为标志的临时科技劳工计划“短平快”,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和政治形势增减人数,无数工程师趋之若鹜的H-1B签证从此发端。

至此,美国形成了内部基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研的培养体系,外部建立双轨制人才吸引结构。形成了完善人才体系的美国,对围绕冷战爆发的人才战争做好了充足的制度准备。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共和国在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建立。1950年,华罗庚从美归国,在通过罗湖口岸的前夕发表了著名的《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这封信触动了在美国工作15年的钱学森,早在1939年完成博士学业后他就想回国,被导师冯·卡门劝了下来,在美国一待就是11年。这11年中待成了火箭领域权威、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专家、领了美军上校的头衔并可以自由进出五角大楼。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钱学森在准备回国前夕被移民局扣下,随后开始了在美国的5年软禁生活。同期,美国政府将失去民国政府经费支持滞留美国的3400名中国留学生强制移民,并通过支持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在香港、澳门等地运作,吸引2万多名包括张爱玲在内的民国知识阶层移民美国。

1955年2月26日,中国解放军解放所有浙江沿海岛屿,美国国会紧急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提出“台湾海峡受到威胁时”,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电视讲话中宣称“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对当时无核能力的中国开展赤裸裸的核讹诈。

毛主席问周总理:“在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我们的人才如何?”

周总理回答说:“我们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钱三强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工作过...在美国‘火箭之父’冯·卡门博士门下工作过的导弹专家钱学森教授,我们正在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他早日回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抵达深圳罗湖桥,一同回归的还有核物理学家李正武、孙湘教授一家。在这之前,1424名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华人归国,他们成为这个古老又年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届172名院士中,有158名为归国人才,在中国的工业体系建设和基础科研体系搭建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学森自此投身我国“两弹”的研发,两弹的内涵也从一开始的导弹和原子弹,变成了后来的原子弹和氢弹。1957年10月,苏联发射首颗卫星后,钱学森又先后领导了中国卫星的“581计划”、“651计划”。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讹诈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二、人才强国和人才引进计划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