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的俞勇教授知道,时机到了,应该建立一个机制“培养计算机科学家,培养行业领袖”。“这个比赛考核的其他能力,课堂里是没有的。我们好像只教硬的东西,但又比不过别人。没人去强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这些软的。” 4月26日,交大夺冠,6月16日俞勇教授向学校递交成立计算机试验班的申请,两天后收到同意的批复,9月,交大ACM班开始招生。 同年,另一场关键会面发生在北京,唯一获得被称为“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教授到清华访问。在杨振宁教授的大力邀请下,姚期智教授在2004年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来到清华大学任教。 姚期智来到清华后想招几个研究生,但最优秀的学生招上来后,却发现“基础不够,很多应该知道的知识不知道”,从学生到研究,思路和心态上的转变需要很久。姚期智想到,必须从本科生做起,培养一流的本科生,才能培养一流的博士生和一流的研究人员。 2005年,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成立,这个被称为“姚班”的本科生班级由姚期智亲自制定培养方案并编写教学计划。姚期智主讲“理论计算机科学”课程,每周带本科生四个小时。 ACM班和姚班在培养方式上十分相似: 在方向上增强对学生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引导; 在师资上,突破学校藩篱,大比例引入客座教授授课,谁课讲得好就尽力找谁过来; 大一大二特别强调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大三以后很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 重视双语教育,姚班的所有课程全部为英语教学; 重视实习和交流,首届ACM班大三集体去微软研究院实习,姚班一半同学有机会出国交流。 随着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实施,优秀的青年人才开始回流,杰出的本科生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顶级的研究,拥有顶级的见识。 戴文渊、楼天城、唐文斌、印奇、杨沐...这些占据了世界AI独角兽半壁江山的企业创始人皆出身于ACM班和姚班,而鬲融、陈丹琦、赵爽、周源、贝小辉等人在计算机的前沿科研领域,也开始取得突破和成就,将人类认知的边界向未知的神秘拓展。 2009年,教育、中组、财政等部委组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探索多种模式培养顶尖人才。ACM班、姚班成为“珠峰计划”的先驱和模范,为后来的变革指明了道路。 “珠峰计划”在高校的落地(部分) 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六个清华学堂班。二次招生,独立培养,顶尖资源,施一公领衔的生命科学班、姚期智带领的“姚班”被纳入其中。清华最老的建筑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能够入选的天之骄子承载着历史的荣光。 2010年,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正式挂牌,ACM班被纳入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方向。致远学院成为交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特区”,为杰出人才提供最佳大学教育,集全校之力培养顶尖学生。“致远荣誉计划”成为交大学子的奋斗目标。 2010年,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成立,纳入竺可桢学院,学院整体调整为求是科学班、混合班和人文社科实验班。竺可桢学院成为浙大“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 2011年,“珠峰计划”被纳入国家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子计划,与同期发布的“万人计划”、更早的“千人计划”,纳入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范围,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衔的人才计划 钱学森们打下的工业基础,施一公们的实践精神,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在此刻汇聚成合力,铺垫出陈立杰们的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