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技术整体落后,高端人才匮乏,行业人才整体弱势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已是关键。早在2004年院士大会上,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报告中对出席会议的一千多名两院院士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韩国这样的小国,政治又不是那么稳定,但为什么在液晶显示工业却占了世界第一?这是令院士们汗颜的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当年年底,胡锦涛在视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展览时就提出要吸取我国发展半导体技术的教训,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与产业,我国要突破在平板化革命中所处的弱势,发展自主创新的TFT-LCD产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中国TFT-LCD的科研与产业人才。 我国液晶显示(LCD)科技事业始于1969年,迄今历时已超过40个春秋。20世纪70年代初,尽管科研基金短缺,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素质参差不齐,液晶显示科研(尤其是清华大学提出的大屏幕液晶投影电视的课题)在困难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在我国第一代液晶研究前辈拼搏下,我国的液晶事业基本与国际同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978年,清华大学招收了我国首届液晶化学和液晶物理的研究生,我国液晶显示的科研教育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时间推移,到2003年,我国的TFT-LCD产业还是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其过程与我国半导体产业冲晶体管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转型时的困境如出一辙。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的培养衰落是主因。在只追求发布SCI论文的急功近利的坏境下,应该技术研究的项目被冷落甚至得不到基金支持,因此,当第一代液晶研究者退休后,液晶显示物理专家在重点大学消失了。 近几年,大陆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明确将TFT-LCD液晶显示列入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力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次将液晶显示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吸引与培养高精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从优势上来讲,中国大陆是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客户、需求、制造都集中于此,那么人才、供应链也会跟着过来。不止台湾人才到大陆,韩国日本面板厂也在大陆陆续投资,产业资源逐渐集中在中国大陆市场,愈来愈完善产业链将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未来本土企业将在国内外市场中竞争优势更大。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技术研发与创新,而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在上游设备材料领域。那么目前国内平板显示产业人才现状如何呢? 一、上游设备材料领域人才状况 1、显示设备领域 随着中国大陆在中游液晶面板领域突飞猛进,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迫切希望能在产业上游设备领域取得突破,因为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设备的费用占总成本的85%以上。国内面板大厂所选用的产线设备方面,大多从日韩进口。目前国内设备厂商多位后端设备,技术含量低,仍处于跟随者角色,很难实现赶超。 国家对此也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为加速其国产化进程,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补贴,这些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实现突破,还要在核心设备研发的人才培养入手。而国内的显示设备情况是设备核心技术信息被外国企业高度封锁,无法从外界获取前端设备核心技术;而本土企业在自主研发无法突破下,只能在后端进行相关配套,这种情况让国内的平板显示设备国产化一直无法打开局面。深圳易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鹏表示,“我们现在所说本土设备的国产化只是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的代替,比如贴片。发展的方向则是以贴片为立足点,向前一制程或者后一制程延伸,在更多环节中应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在点上取得突破固然可取,但显示设备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二家设备企业根本无法撑起,需要政府出面组织更多的企业,从整个系统面考虑才能取得突破。但由于该领域国内缺乏核心技术领导型人才,加之设备技术研发底子薄,技术积累不够,执行起来恐怕很难。 彤光科技公司刘赛武总经理认为,由于设备技术储备稀缺,配套产业不足和高端人才的匮乏,国内平板企业可以掌握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主动研发的动力不足。技术积累的缺失以及国外厂商的挤压使得前进的脚步更为艰难。 从显示设备领域的人才方面来分析,如今掌握显示设备核心技术人才几乎空白。据上海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市场研究员谭华看法大致描述了国内显示设备领域才人的现状。他认为,现在从事设备行业的人才来源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在日韩台等设备企业工作的研发型人才辞职归国后,注册公司,以自身的技术制造设备进行生产销售;二是国内高校以研发成果与他人或者业成立公司或者合资公司,生产显示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都是后段设备,真正的前段设备,根本生产不了。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