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国内平板显示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人才现状(6)

时间:2019-06-10 03:10 作者:飞扬 来源:媒体 人气:

但OLED最难的部分在于产业化,日本OLED产业化也没有做起来。OLED产业化比PDP、LCD难得多,许多设备需定制,要求比LCD的设备高;厂房精度要求更高;材料与产品结合紧密。如三星AMOLED的IC(芯片),即使购买了也需与产品一一对应才能使用。

中国许多大学的实验室都能做出OLED。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问题是能否做到高品质,做100片成功1片还是99片。三星AMOLED的解像度高,在生产工艺上有许多专利。

OLED产业化有三大障碍:一是难以找到有量产经验的专家,三星控制得很严;二是设备,三星控股了很多韩国设备厂,对中国购买设备也有限制;三是材料,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独家给三星供货。

而台湾查局台北市调处侦办友达光电的关键技术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两名高端研发主管连水池、王宜凡,检调怀疑他们将友达AMOLED、影像品质最佳化低色偏产品技术、高穿透率及高对比度与高画质产品技术,及四道光罩(4 MASK)制造技术等面板先进关键技术输往大陆面板企业华星光电。

总结

总之,人才问题是制约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上游材料、部件和装备不能自给,配套产业的不足和高端人才的匮乏,使得自主平板企业可以掌握的利润空间并不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往往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人才问题也是整个制造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原因是当今的价值观和社会导向。在地位、收入和潮流等影响下,不少职业人群不愿意从事艰苦的技术开发和制造业工作,向金融、贸易、市场、销售等非技术职业转移的专业人员比率也非常高。这种意识和文化导向,加上目前电子和信息技术更迭速度快、工作压力大,使得包括平板显示在内的制造业缺乏稳定、专一的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我们应用开发和科研创新的人才短板,这是一个关键要因。

在科研能力和产业能力上,平板产业的自主科研与开发能力不足,难以保持行业的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研和工业水平的高度又不够。包括平板产业在内,各产业几乎面临同样的窘境:做出了整机,但器件是别人的;做出了器件,但材料是别人的;好不容易做出了芯片,但里面的系统软件是别人的。如果科研仅仅以论文数量为评判目标,产业配套总是各自为战,单靠平板显示一个产业奋力搏杀,难有本质的突破。

在标准化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包括关键与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能力、应用能力、检测能力、标准互换和国际化能力等标准化能力也需要加强。由于先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采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策略,形成各种专利地图和雷区阻碍新兴产业力量进入。同时,也使用标准和检测手段对我国平板显示产品的进入形成第二、三道封锁。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如何突破,特别强调政府部门要坚定支持自主平板显示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另一个方面,应当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根据平板显示产业特点,对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科研创新等给予资金直补或者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扶持;并通过减免所得税、减免消费税、抵扣部分增值税、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鼓励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板显示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发展。通过降低企业在税收、行政管理、经营成本等方面的费用,拓宽利润空间,为企业持续发展或自主创新营造宽松、有余的资本环境。

此外,采取标准联盟或专利联盟的方式,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有效地组织起来,改变过去松散和彼此恶性竞争的状况,以标准制定或共建专利池的方式,使各家利益进行有效的捆绑,在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支持,将标准体系,专利体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测与评价平台一致、完整地建立起来。

在科研创新建设上,应由国家做好统筹和支撑,做好基础研究、中试研究和应用研究三者的衔接;以国家力量承担基础和中试开发;以企业和用户承担应用开发,系统全面地推动平板显示核心技术的突破。

中国未来液晶平板显示技术唯有依靠大量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的支持,才能在国际上彻底站稳脚跟,期待中国未来的液晶平板显示技术能走得更远,更长。(文/李文正)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