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由于被挖来的台湾研发工程师身怀技术特长,此前已经和台湾雇主签署有“竞业合同”,大陆面板厂有些担心挖人会违反这些合同,同时也害怕与这些工程师前雇主台湾企业间出现知识产权纠葛。因此,很多挖过来的高级技术人员在大陆面板厂都显得异常低调。 京东方的做法与华星光电、深超光电、龙腾等企业都不同,它所启用的“人才置换”到现在还发挥着作用。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液晶面板业务BOEHYDIS公司,创下了当时国内金额最大的一宗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收购后不久,京东方就陷入亏损,2006年7月起,京东方将BOE-HYDIS从其财务报表中剥离,最终于2007年将其出售给三星SDI公司。这次收购京东方无法收回资金回报。不过,在付出4亿美元收购BOEHYDIS 后,京东方获得了BOEHYDIS旗下2代、3代和3.5代共3条完整的液晶面板生产设备、建筑物、厂房和其他固定资产,以及后者所掌握的各项专利、技术、全球销售网络和17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500名工程师。 其实,中国大陆之所以在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方面取得突破,主要从两个方面取得的成果。一是京东方通过收购韩国的液晶面板企业快速实现技术的突破。如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HYDIS)企业;二是华星光电、龙腾光电等企业通过高薪聘请韩日台,特别是台湾地区的面板人才,实现了超高速发展。从两者对促进本土液晶面板产业发展效果上看,后者显然比前者效果更为明显,这也显示出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的重要性。 目前,华星光电聚集了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共招募了技术人才200余人,已经形成了梯队型液晶面板人才结构。而华星光电8.5代产线建设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量产,其中台湾液晶面板人才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灭。 从日本引起技术及人才最为典型的要数南京中电熊猫,在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上也是中电熊猫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国电子旗下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伟德表示,根据项目需要,中电熊猫着力进行经营管理、设计研发、工艺设备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从具有一定液晶面板和模组专业经验的中电熊猫内部挑选,另一方面从海内外招聘。此外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液晶显示领域的专业人才。另外与夏普建立了培训机制,启动了中方人员赴日轮训计划。 引进人才是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取得突破重要因素之一,但未来如何培养本土化高端人才,是每一个液晶面板业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大陆液晶面板领域的人才现状,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表达了他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他认为大陆的人才比较分散,这与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也有关系。大陆有着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他们可选择的个人发展方向比较多。企业重新培养人才将这对企业造成双重压力,培养完后还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因为大陆方面可选择的机会太多,且大陆的工程师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有些工艺需要长时间的沉浸才能够深入。 所以,大陆液晶面板领域的人才实现本土化,企业就必须沉下心来,扎实地把研发技术做好。 三、OLED领域的才人状况 在OLED领域,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并不缺乏研发人才,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维信诺、广州新视界、信利、京东方及天马微电子等研究机构和企业拥有众多人才资源优势。 大陆在与韩日台OLED领域研发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目前韩国三星已经在小尺寸OLED面板方面拥有成熟完整的量产生产线,大陆方面还没有实现量产,只有小批量的样品。 由于三星、LGD等韩企有关OLED技术及人才方面把关森严,就是京东方也要采取了迂回策略招揽人才,在成功挖角韩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后,一般让这些人在大学里任教一年再引进过来。因为许多韩籍工程师在三星和LGD都做过,这样可以避免企业间的纠纷,又招聘到非常强的技术人才。京东方既聘用外面的专家,也自己培养人才。因为设备可以买,但操作设备的人还是要自己培养。特别是OLED的项目工程师没有三五年培养不出来。因为高校出来的人,与产业化的要求相差很远。 AMOLED分两部分,TFT(薄膜晶体管)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目前,国内TFT工程师人才众多,但OLED方面的人才还是缺,虽然企业自身有研发体系,还有培训体系。之所以京东方在OLED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为在收购韩国现代液晶面板业务BOEHYDIS公司后,有一个小组专门做OLED研发,并负责培训,许多国内工程师都被派到韩国培训。现在京东方除了韩国工程师,还有日本工程师、台湾工程师以及大陆的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