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灵活营销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灵活营销 > 正文

新产品营销推广:为什么有些产品,用户就是不(3)

时间:2016-07-28 11:21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数学家说,“人命比会议重要多了,我会立马叫消防队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被困的人”。面试官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于是继续问另一个问题,“如果建筑没有着火呢?”。

数学家想了一会儿后自信地说:“我会点火把建筑给烧了。这样我就把一个未知问题简化成另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虽然这是个搞笑的段子,但的确说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技巧:把一个未知问题,转化成另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上面的例子也是这样,“额外付出1000块成本到底是否必要”是一个未知问题,但跟消费者过去购买“童车”进行对比参考,就相当于转化成了一个已知问题——既然买童车是合理的,那买这个安全座椅更合理。

(说明:具体使用什么参考点,应该取决于“用户满足同样的需求,还会买什么其他产品”,比如安全座椅是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就可以寻找,用户过去满足安全需求,还会买什么其他产品,然后证明该产品比其他产品更合理。)

(3)组合产品,形成比较

上面讲了,通过切换参考对象,让人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但有时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参考对象,怎么办?

比如果冻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没有明显的参考对象——一堆从肉里面提取出来的凝胶,加入了水果,和什么进行参考比较?

如果直接当作零食,直接买果冻,就又变成了这种情况(况且大家并不觉得这个作为零食比薯片和爆米花要好):

(我想你跟李叫兽一样,已经彻底开始厌恶这张图)

这时候最多有些尝鲜需求,但并没有让人产生“不选择这个难道我傻啊”的感觉(事实也是如此,刚推出的前两年都没怎么卖出去)。

那怎么找参考对象,让人易于比较呢?

这个产品本身很难,但跟其他产品进行组合可能就容易找到参考对象了。

当时吉露牌果冻的创始人发现美国家庭主妇普遍在制作餐后甜点上存在痛点——觉得太麻烦而又不得不做以满足馋嘴的孩子。

于是该产品给很多家庭发了免费的甜点指南,上面写着:只要给吉露牌果冻上淋上一层淡奶油,一道简单而美味的甜点就做成了。

使用了这个策略后,产品大卖。

他把果冻和另外一个产品(淡奶油)进行组合,就形成了现在家庭制造甜点的参考物品,而相较于很多人制造甜点的方式来说,吉露牌果冻收益不变(反正都是甜点),但成本降低了很多(省了时间)。

“收益不变,又帮我省了时间,我何乐而不为?”

总之,消费者不具备理性计算收益损失的能力,一个既有收益又有损失的新选择摆在TA面前,很有可能被直接放弃。

而如果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了一个“只提高收益”或者“只降低成本”的选择,消费者就更容易马上接受——“这么显而易见的好选择我不选,我傻啊?

2、利用经验效应

前面已经说过了,一般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我们经常高估接受它的损失,低估接受它的收益——这是很多新产品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除了“提高易比较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消费者过去的类似经验。

当我们考虑过去,而不是考虑现在的时候,就容易变得更加客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对新产品的偏见。

比如一个提升专科学生职业技能并且帮助他们找工作的培训项目,在初期推广肯定比较麻烦:收益是未知的(未来的工作、学到了什么可能都不知道),但损失却是非常直接——耗费几个月时间和一些金钱。

作为营销人员,你非常确信这样的项目可以帮助目标学生,使他们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进入较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但就是困惑于他们的无动于衷。

这是因为你面临的“现状”和消费者面临的“现状”非常不一样:

这时候用户会高估成本,低估收益,最终可能放弃选择,继续窝在寝室里玩游戏。

此时应该寻找用户过去记忆中的类似情境,让“经验”来帮助用户做决策。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